首页>穿青族婚嫁风俗 你具体都了解多少

穿青族婚嫁风俗 你具体都了解多少

作者:万年历网 | 时间:2021-11-03 15:10:02

穿青族在历史上,是比较排外的少数民族,他们是不和外族通婚的,当然现今,这种习俗也逐渐的改善了。那么关于穿青族的婚嫁风俗,你具体都了解多少,穿青族婚嫁有哪些的风俗呢?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本文介绍吧!

一、择偶

(一)喜好与禁忌

历史上,穿青人在婚姻上具有极强烈的“排外性”,她们不和外族通婚,只在本族群内进行婚配。穿青人喜欢在亲戚间开亲,“侄女赶姑妈”和“担钩亲”的婚配方式极为常见。所谓“侄女赶姑妈”,即舅舅家的女儿通常嫁给姑妈家的儿子做媳妇;“担钩亲”则是在姨妈与姨妈子女间嫁娶的婚配方式。穿青人认为“侄女赶姑妈”与“担钩亲”这两种婚配方式是最为理想的婚配方式,认为彼此间“知根知底”,婚后婆媳间更容易相处,还可以“亲上加亲”。“侄女赶姑妈”及“担钩亲”的婚配方式实质上是近亲结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族群的人口素质,但对强化其族群的凝聚力亦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以前,穿青人还有早婚的习惯。男孩子长到十二三岁时,就可以自由到“山歌场”上去唱山歌,逗自己喜欢的女孩。女孩子长到十二三岁时,同样也可以自由地去对山歌,谈恋爱。若男女双方皆有意,男孩子父母就请媒人去女孩家说亲。如女孩家里同意,等男孩子长到十五六岁时就可以结婚成家了。在笔者的村里,就有一位十三岁结婚,现已七十多岁的老人。其“事迹”至今仍为村民津津乐道,若哪家男孩子到十八九岁还不想娶媳妇,家人常常会说“你看看人家××,十三岁就娶媳妇了”等话语来“教育”该男孩。

建国以来,随着《婚姻法》的实施及人们认知水平的普遍提高,穿青人“侄女赶姑妈”、“担钩亲”及早婚等婚配现象已经越来越少,但这些传统习惯的影响依然巨大。在距离城镇较远的地区,舅舅与姑妈、姨妈与姨妈间联姻的为数仍然不少,结婚年龄低于国家法定结婚年龄者亦多有之。笔者本村的小学及初中同学(均为穿青人),有很多初中甚至小学没有读完就辍学回家结婚,其小孩现在有的已念小学三四年级。据笔者的田野调查,此情况在其他穿青人中同样不同程度存在。

在择偶上,穿青人同样有许多禁忌。她们最忌讳同姓开亲,认为同姓的人都是同一个“老祖人”传下来的后代。因此,当某个男孩看上某个女孩时,最紧要的事情是打听清楚该女孩的姓氏。如是同姓,那么该男孩会悄悄地离开;如非同姓,男孩才可采取进一步行动。如果犯了“同姓不婚”的禁忌,轻者被逐出寨门,重者被用来“祭祖”,惩罚极为严酷。穿青人虽崇尚自由恋爱,但严禁男女私奔。私奔的女子,常被人看不起,在男方家的地位也很低。私奔常被认为是败坏门风家风之事,被抓到后将受到严厉惩罚,私奔者的父母也要受到家族的制裁。

(二)择偶方式

过去,穿青人婚姻恋爱均非常自由,常通过“对歌”等形式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后来,随着汉文化影响的逐渐加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为了穿青人最主要的择偶方式。现在穿青人的择偶方式又普遍趋于自由化,但在落后地区父母的影响依然巨大。

穿青人择偶的方式主要有二种,一是自由相识,二是亲戚介绍。逢年过节、红白喜事、赶集等场合是穿青少男少女们自由相识的最好场所。其中,逢年过节时在“山歌场”对歌相识最富于民族气息。穿青人历来擅歌,是一个种田时亦“田歌相答”的族群。在“山歌场”,能歌者往往是众人的中心,常成为异性争相追逐的对象。不擅歌者备受冷落,无人理睬。当某个男子(或女子)看上某个女子(或男子)后,想方设法打听清楚其姓氏后(也可通过对歌打探出),就开始唱山歌逗。

在穿青人中有这样一句话:“嫁不出去怪家门(即家族)不‘很’(‘很’:厉害、有成就之义),说不到媳妇怪亲戚不‘很’。”意思是说家族及亲戚对适婚青年的婚姻问题负有一定的责任。因此,当孩子长到十二三岁时,其家门、亲戚就开始为其物色对象了。

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穿青青年外出求学和务工,其择偶方式也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对歌”及亲戚介绍,父母在婚姻上的影响力也愈来愈小。

二、婚姻缔结过程

穿青人的婚姻缔结过程程序复杂,礼俗繁多,包括说亲、“烧小香”(亦称“烧毛香”、“发八字”)、“烧大香”(也称“打响”,原因是“烧大香”比“烧小香”规模大且更正式)、接亲、发亲、迎亲、“坐床”、闹新房、回门等程序,皆独具特色。

(一)说亲

当穿青青年男女通过“对歌”以及亲戚介绍等方式认识并皆有意且男方父母不反对后,要请媒人去女方家说亲。穿青人没有专门的媒人,媒人通常由男方亲戚且与女方家熟识的人担任。说亲阶段,穿青人有“头回不打狗,二回不装烟,三回不敬茶”的说法,因此媒人需往返几次才能把亲说成。媒人第一次到女方家(不用带礼物),要先拉家常,谈与说亲无关的事情。当谈得投机时,媒人就把话锋转到说亲上来:“××(常为亲戚称呼),某家××看上了你家的××姑娘,托我来讲她去服侍他家两位老人。”女方父母常谦虚地说:“我家这个姑娘脚笨手拙,人又老实,连她自己都服侍不好,还要我们服侍她哩。”如此你一言我一语,媒人总是不停地夸女方是如何的能干,与男方是如何的般配,而女方父母则一个尽地找各种理由来“搪塞”。临离别时,媒人通常说:“那我下次什么时候再来呢?”以此打探女方父母的真实意见。当女方父母对男方比较了解且不愿意开这门亲,就会说:“为其他事的话就来,为这个事就不用来了。”若女方父母对男方还不了解或是有开亲的意向就会说:“你看什么时候方便就什么时候来。”媒人回到男方家里将情况告诉男方父母,男方父母要款待媒人,并和媒人商量好再次去的时间并安排好相关事务。在此期间,女方父母往往会想方设法地打听男方的为人及家庭情况,以决定是否开这门亲。第二次,男方要与媒人一起去,去时要带酒或面条作为礼物,但女方家是不轻易收此礼物的。到女方家后,女方父母通常叫其子女陪男方一起玩(如打扑克等),以把男方支开。稍寒暄后,媒人就直奔主题地问:“上次的事情你家两个老人考虑得如何了?”女方父母同样谦虚地说:“我们家姑娘还不懂事,怕服侍不了他家两个老人。”媒人又说:“他家我是了解的,两个老人都老好,姑娘嫁过去是不会吃亏的。”女方父母还会推脱说:“我们老的不得什么说的,就是不晓得我家姑娘愿意不。”媒人又说:“那么麻烦你们两个老人好好做做你家姑娘的工作,我们过段时间再来。”女方父母如果同意这门亲事,就把男方带来的礼物收下,亲事算是有了“眉目”,媒人和男方就高高兴兴地回去。一段时间后,男方和媒人再一次带着礼物去女方家。一阵客套话后,媒人说:“你家姑娘是什么意见嘛?”女方父母把女儿叫来,当着媒人的面问其是否愿意(实际上早已征求过女方意见)。女方害羞地说:“老人们怎么说就怎么办。”媒人不失时机地打圆场说:“既然这样,那么今后两家就不分你我了,有什么‘大屋小事’要互相通知。”然后,女方家要设宴款待男方和媒人。媒人回去后,把情况告之男方父母。男方父母要主动联系女方父母,确定“烧小香”的日子。

(二)烧小香

“烧小香”日子到来之前,男方家要将“烧小香”所需的礼物准备好。礼物包括四段青布、钱、酒、香、纸、烛等。四段青布用来送给女方父母及爷爷奶奶,称为“奶母布”,同时亦给少量的钱(通常为每人100元或200元,依男方家庭情况而定),称为“奶母钱”。酒、香、纸、烛等则用来供女方家的“五显菩萨”。“烧小香”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女方的生辰八字,故“烧小香”又称“发八字”。写有男女方生辰八字的红纸(或红布)称为“庚帖”。“庚帖”的写法是:用一尺许宽的方形红纸,左上角写“天”,右上角写“长”,左下角写“地”,右下角写“久”,合起来念就是“天长地久”;左边竖直写“良缘由凤缔”,排行写“坤造”,再竖直写“×年×月×日”,右边竖直写“佳偶自天成”,排行写“乾造”,再竖直写“×年×月×日”;中间正上方男方家写“鸾”,女方家在“鸾”字下写“凤”,男方家在“鸾”字右边写“鸣”,女方家在“鸾”字左边写“和”,合起来即“鸾凤和鸣”。男方家得到“庚帖”后,即返回家中将“庚帖”放在“五显菩萨”前的神龛上,如随后几天家里没有发生诸如死鸡死猪之类的事情,认为男方与女方的八字“合得来”,则对此婚姻满心欢喜;如发生此类不祥事件,即男方与女方的八字“合不来”,要请先生来“解”,婚事成后亦有阴影,严重者则婚事就此结束。确认男方与女方八字“合得来”后,男方家请“先生”“看日子”,决定去“烧大香”的吉日。同时,媒人还要往返男方家和女方家,将彩礼的数额定下来。

(三)烧大香

“烧大香”的日子来临,男方家要请两个“正客”(通常为与男方家关系密切、能说会道且熟悉婚姻礼俗的人),加上媒人、男方及其父亲、兄弟、好友等六或八人,带上香、纸、蜡、鞭炮、雄鸡、酒、肉等以及商定的彩礼去女方家。女方家要通知家族中的内亲内戚迎接,并准备好招待男方家来客的酒席。夜幕降临,即开始行“烧大香”的礼节。礼节由“正客”之一主办。在“五显菩萨”前点香燃烛烧纸后,开始行“三拜礼”。主办的“正客”面向女方家“五显菩萨”跪下(现多不跪,仅作揖),磕第一个头说:“千家百姓,伯爷同姓,不得财礼,举手拜见。”然后起身作揖。跪下磕第二个头说:“千家门中,祖德光中,不得财礼,举手拜见。”再次起身作揖。跪下磕第三个头说:“千家高堂,祖代先亡,不得财礼,举手拜见。”起身作揖后,“三拜礼”结束。接着,用雄鸡一只敬“五显菩萨”。然后,将彩礼交与女方家安排的“点礼人”(一般为女方的姑妈、姨妈等至亲),并随彩礼附以“点礼钱”(一般为12元)。“点礼人”“点礼”无误后,燃放鞭炮,亲事就此定下。当夜,女方家要安排男方家来的所有人住下。女方要抬洗脚水给男方的父亲和“正客”洗脚,男方的父亲和“正客”要“打发”钱给女方(多少依各自经济情况而定),女方也要赠之以鞋子和鞋垫。第二天,吃过早饭后,男方即回程,“烧大香”结束。男方回来后,要请“先生”“看日子”,确定迎娶的日期,并告之女方家。较早以前,“烧大香”后男方的父亲还要带着男方依女方家族内至亲的多少背一笼鸡去分送,谓之“背鸡认亲”。此俗现已不存,但过年时,男方必去给女方家及其家族内的至亲拜年,或可看成是“背鸡认亲”习俗的遗存。

(四)接亲

穿青人的婚礼包括三天,第一天为女方家置办酒席招待客人,第二天为男方家置办酒席招待客人,第三天为男方家“打发”送亲客。在女方家置办酒席的那天早晨,男方家要请一聪明伶俐的男青年背着猪肘(即猪腿)送去女方家。一到女方家门口,来女方家帮忙以及女方家的亲戚就要说一些让背猪肘青年较为“难堪”的话,借以取乐并活跃气氛。这实际是男方家与女方家在斗智斗勇,也是接亲的一个“前奏”。青年将猪肘送到后,女方家安排其吃饭,然后等着接亲队伍的到来。去女方家之前,男方家要仔细准备好去接亲的“礼”。“礼”包括适量香、纸、蜡、鞭炮,商定好的酒、肉,红鸡蛋四个,镜子一面,剪刀一把,五谷盐茶以及给新娘买的衣裤鞋帽。去时“正客”及媒人必去(男方父母本次不去),其他人不限,越多越好。接亲队伍把所有的“礼”用托盘装起来端在手上,鱼贯般向女方家走去,一般在天快黑时到达女方家。当接亲队伍到达女方家路口时,女方家鸣放鞭炮,接亲队伍亦鸣放鞭炮回应。进入院子后,要从女方家堂屋的大门进入,但女方家早已经用桌子把大门堵起来,女方家家族中能说会道的妇女则手端酒杯站在桌子后。男方家的“正客”开口恭维道:“三步两步到府门,三亲六戚笑盈盈。娘家有财又有礼,抬张桌子拦大门。”站在桌子后的妇女将手中的酒杯双手端给男方的“正客”,然后笑答:“远望一座城,近看府衙门。山山出显要,处处有能人。”“正客”迫不得已,将杯中酒喝干。站在桌子后的妇女又拿出早准备好的酒杯斟满酒,再次递给“正客”。“正客”没得办法,接过酒杯之后说:“太阳出来堵云开,家有金杯众人抬。壶中有酒众人有,二位先生送礼来。干路来,水路来,干路不知几十几个弯,水路不知几十几个滩。登山涉海,人困马乏,不成敬意。”然后将杯中酒喝干。如此你说我应,等“正客”酒喝得差不多时,女方家才将拦门的桌子搬开。几年前,整个接亲队伍均要遭到女方家的“为难”,称为“打亲”。女方家早就组织好的一伙人用锅烟、污水等尽力弄脏接亲者的脸及衣物,接亲者不能反抗,只有想办法逃入堂屋后才得以避免,谓之“不打不亲”。进入堂屋后,“正客”将带来的香烛点上,敬在女方家“五显菩萨”前的神龛上,将带来的“礼”放于“五显菩萨”前的桌子上,开始行“见礼”仪式。“正客”面向女方家“五显菩萨”作第一个揖说:“一见亲家高堂,祖德先王。入及宅弟,举手拜上。”女方家的人答:“敬在神上。”“正客”作第二揖说:“二见亲家门中,祖德宗功。入及宅弟,举手拜上。”女方家的人又答:“敬在神上。”“正客”作第三个揖说:“三见亲家亲戚,伯爷叔戚。不择不弃,举手拜上。”女方家的人同样答:“敬在神上。”“见礼”仪式结束后,开始“摆礼”。“正客”把带来的“礼”悉数打开,然后说:“一张桌子四角方,四角毡布摆中央。手提壶瓶来斟酒,有请亲家姑婆验衣裳。”接着,女方家的“点礼人”开始“点礼”。“点礼”时,“点礼人”总是说“少这样少那样”之类的话,并提一些让男方为难的要求。“正客”则不停地“赔小心”(赔礼),一个尽地说婚后补上。“闹亲”多为取笑、娱乐,但也有闹得不可开交的。此时,女方家德高望重者要出来打圆场说:“算了!算了!不要争了!争不争都已经是他家的人了。”此为“闹亲”,取“不闹不亲”之意,实质是女方家在显示自己的地位。“闹亲”结束后,女方家把“礼”收下,并将发亲时辰(亦请“先生”“看”定,一般为天未亮之前)告之“正客”和媒人,然后安排接亲队伍吃饭、歇息。以前,新娘在接亲前的一月就要开始哭嫁,现在则多在男方来接亲的那天晚上象征性地哭一下。哭的内容主要述说父母养育的艰辛、做姑娘的自由快乐以及“大骂”媒人花言巧语等等。

(五)发亲

发亲时辰到,“正客”要再次点蜡焚香,敬奉女方家的“五显菩萨”。女方家在堂屋中间的地上安放一斗,内点七星灯。随后,由新娘的哥哥或弟弟背着梳妆打扮好的新娘面向神龛站立,将一把筷子向后扔出堂屋大门,认为这样新娘出门可逢凶化吉。之后,新娘身穿象征福寿双全的衣服(即“露水衣”)走在前面,由送亲客(两男两女,两女中有一个为未婚姑娘)及接亲队伍簇拥着向男方家走去。早些时候,还要安排两个分别拿弯刀和“亮槁”(火把)的少年走在新娘前。持弯刀者不停挥刀作辟山开路状,持“亮槁”的少年则负责给新娘照明,如此“刀砍”“亮照”,直到天明,此即所谓的“砍亲路”和“照亲路”。一路上,接亲队伍中的青年总是不停地找借口和新娘说话,如问“红鸡蛋放在哪个箱子”、“糯米耙放在哪个柜柜”等,并互相开玩笑,以此来娱乐众人。因此,整个接亲队伍通常都是热闹异常。

(六)迎亲

新娘到来之前,男方家要做好好迎亲的准备。在“王显菩萨”前摆一张桌子,桌子放一个装满五谷“筒子”(形似斗但较小〉及装满米的碗;接着将一把伞捆在木棍上,再把秤、尺子、剪刀挂在伞上,放在桌子上;再将斟满酒的五个碗放在桌子上;新郎则抱一只雄鸡站在大门边等候。新娘跨进男方家堂屋大门时,即马上鸭政鞭炮。新娘到桌前站定后,男方家请来迎亲的“先生”一手端净水,一手握米念道:“禄米纷纷,遍洒乾坤;禄米落地,诸神回避。”念完后将净水及米洒在地上。之后,新娘和新郎双双面向“五显菩萨”跪下,向“五显菩萨”作揖。作揖过后,把新郎新娘引入洞房。

(七)“坐床”及闹新房

新郎新娘进入新房后,“先生”要念以吉祥言辞,新郎新娘抢坐新床,称为“坐床”。“坐床”仪式结束后,看热闹者及新郎皆被“赶”出,女性送亲客给新郎新娘挂蚊帐、铺床(将男方家拿去接亲的四个红鸡蛋放在床的四角)、安放箱柜。收拾妥当后,女性送亲客则陪新娘在新房里谈天。一整天,都不断有来男方家吃喜酒的客人来“看新媳妇”。晚上,新郎的表亲表戚、朋友、侄儿男女等要来“摸红鸡蛋”、“要糯米耙”、“要糖”,想尽各种理由闹新房。十一点左右,闹新房者离去,新郎新娘洗漱歇息。

(八)回门

第二天,送亲客即返回女方家。走之前,男方家要全力挽留,实在挽留不了男方家要每位送亲客“打发”一块早备好的青布作为礼物。新娘也要来送送亲客,总是泪眼婆娑,依依惜别。两三天后,新娘的哥哥或弟弟来接其回家,是为“回门”。前几年,新郎不和新娘一起回去,现在则多一起回去。两三天后,男方家又让新郎的哥哥或弟弟把新郎新娘接回。

至此,整个婚姻缔结过程结束。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穿青人的婚姻习俗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现多将“烧小香”和“烧大香”放在一起举行,谓之“两棒做一棒”,“背鸡认亲”、“草鞋陪嫁”、“新娘站花”、“挑水试新娘”、“井边回门”等习俗也已不存。同时,穿青人的婚姻习俗也开始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拍婚纱照、用车接亲等新风尚已为较发达地区的穿青人接受。但是,可以肯定,穿青人的婚姻习俗依然保存着很多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东西。

小结:穿青族的婚礼习俗,还是比较多的,当地还是有民族风俗。在当地举行的婚礼,这些风俗一个都不能少。

打开万年历APP

前往万年历手机版,阅读体检更佳

更多内容访问wannianli.com.cn万年历网

联系邮箱 1614384990@qq.com

豫ICP备202404624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