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维吾尔族民歌介绍

维吾尔族民歌介绍

作者:万年历网 | 时间:2021-12-03 01:10:01

很多人认为维吾尔族人喜欢沙哑而浑厚的嗓音,其实并不是如此,很多的维吾尔族人更喜欢欢快轻快的曲调,有点类似于印度音乐。那么关于维吾尔族民歌具体有哪些的特色呢?和小编一起来往下看看吧!

维吾尔族民歌_描述民歌介绍维吾尔族民歌风情浓郁,蕴藏极为丰富,就其内容可分为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大部分。传统民歌包括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等等。“劳动歌”主要表现维吾尔族人民生活中的劳动情景,有猎歌、牧歌、麦收歌、打场歌、挖渠歌、纺车谣、砌墙歌等。“生活习俗歌”与各种仪式和民族传统习俗关系密切。如婚礼歌、迎春歌、迎雪歌等。“历史歌”是反映维吾尔族人民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的歌曲。如北疆流行的《筑城歌》、《往后流》等;有的歌颂农民起义,如《英雄沙迪尔》、《马车夫之歌》等。“爱情歌”在维吾尔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重,主要表达青年男女间炽热的恋情,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新民歌”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于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热烈颂歌,表现了人民对党、对领袖、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热爱。

《筑城歌》舞剧《筑城歌》舞剧【特色形式——十二木卡姆】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部大曲的总称,其中,每一部又由大乃格曼(大曲)、达斯坦(叙事诗)和麦西热甫(民间歌舞)三大部分组成,含歌、乐曲20至30首,长度2小时左右。全部演唱完十二木卡姆需20多个小时。木卡姆起源于维吾尔族祖先捕鱼、畜牧的日常生活中,体裁多样,节奏错综复杂,曲调极为丰富。生动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语言,深沉缓慢的古典叙诵歌曲,热烈欢快的民间舞蹈音乐,流畅优美的叙事组歌,在艺术成就上是无与伦比的。

十二木卡姆相传,明朝时期有一个以新疆莎车为国都小政权叶尔羌汗国,王后阿曼尼莎酷爱音乐。于是她召集大量乐师和木卡姆演唱家,大规模整理“木卡姆”,使之系统化和规范化。19世纪,这套“木卡姆”被逐步精缩为十二部套曲,定名为“十二木卡姆”,但无文字纪录。长期以来,十二木卡姆是师徒相传,口传心授。到解放前夕,十二木卡姆已濒临灭绝。为了抢救这濒于失传的音乐瑰宝,1950年,文化部派出万桐书、刘炽等音乐家组成“十二木卡姆整理工作组”开始了挖掘、整理工作。音乐家们找到“十二木卡姆”的唯一演唱者、维吾尔族着名老艺人吐尔迪阿洪老人,用一台老式钢丝录音机录下了十二木卡姆的全部内容。用了将近6年时间,才将曲谱、歌词整理完毕。2007年11月25日,“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民族器乐维吾尔族器乐很发达,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维吾尔族的乐器制作精细,按其结构和演奏方式,有吹奏、拉弦、弹拨、打击乐器等数十种。比如我们经常见到的铃鼓,维吾尔族叫做“达甫”,演奏时一只手提鼓身,另一只手敲击鼓面,可同时发出鼓声和钹声(甚至铃声),常用来在歌舞表演中烘托热烈的气氛,表达欢乐的情绪。音色清脆、明亮,真可谓“载歌载舞”。

铃鼓铃鼓热瓦甫也是维吾尔族中比较普及的乐器之一,根据形状、体积等又分为多个品种,在南疆地区更为多见。热瓦甫常常与其它乐器一起为歌舞伴奏,也用作独奏和合奏。喀什的热瓦甫琴身、琴杆和琴头上部以兽骨镶嵌出美丽而丰富的民族图案,既是民族乐器,又是精致的工艺品。

小结:虽然维吾尔族唱的歌,很多不是维吾尔族的人根本听不懂,但是因为节奏欢快,很多人都是能够感受到哪种热情。维吾尔族人民还是非常喜欢跳舞,欢快的节奏,加上优美的舞蹈,观看的人很容易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

打开万年历APP

前往万年历手机版,阅读体检更佳

更多内容访问wannianli.com.cn万年历网

联系邮箱 1614384990@qq.com

豫ICP备2024046249号-2